中国银行业:从“拼规模”到“重质量”的转型之路

元描述: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银行业上半年半年报所揭示的行业趋势,从总资产增速放缓到信贷结构优化,以及六大银行在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上的发力,分析了中国银行业从“拼规模”到“重质量”的转型过程,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。

引言: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经历了高速发展,规模不断壮大。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,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已不再是银行业发展的唯一目标。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上市银行半年报,为我们展现了银行业从“拼规模”到“重质量”的转型之路,以及各家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、提升发展质效方面的全新举措。

总资产增速放缓:告别“规模情结”

2024年上半年,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保持稳步增长,但增速明显放缓。这并非偶然,而是反映了银行业正在告别“规模情结”,将发展重心转向提升质量效益。

数据说话:

  •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,4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合计为293.19万亿元,同比增长7.16%。
  • 六大行总资产合计为193.89万亿元,同比增长7.73%。
  • 今年上半年,上市银行整体资产规模增速较一季度下滑2.4个百分点至正增7.2%。
  • 六家国有行扩表速度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,其中工行、农行、中行、建行、交行、邮储银行贷款总额同比分别增加10.1%、11.9%、9.8%、10.0%、6.1%和10.7%,增速较2024年一季度分别减少1.5个百分点、1.0个百分点、2.6个百分点、1.2个百分点、0.7个百分点和1.1个百分点。

专家解读:

  •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指出,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,过度关注规模增长有悖经济运行规律。
  • 平安证券分析师袁喆奇表示,需求不足叠加季节性波动导致资负扩表速度持续放缓。
  • 中信证券研究认为,央行摒弃“规模情结”和“手工补息”规范对贷款投放有所约束,资产增量主要来自贷款和投资资产,低收益的同业资产压降明显。

信贷结构优化:重点领域贷款快增

尽管资产规模增速放缓,但上市银行贷款稳步增长,对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的贷款实现较快增长,投融资结构与实体经济更加适配。

数据说话:

  • 2024年二季度末,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0.85万亿元,同比增长8.8%,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.26万亿元。
  • 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,2024年二季度末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.38万亿元,同比增长16.9%,增速比各项贷款高8.1个百分点。
  • 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,2024年二季度末,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4.76万亿元,同比增长28.5%,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0.2个百分点。
  • 贷款支持科创企业力度较大,2024年二季度末,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6.17万家,获贷率46.8%,比去年同期高0.1个百分点,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.1万亿元,同比增长21.9%,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3.6个百分点。

案例分析:

  • 工商银行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1.74万亿元,增长7.1%,投向制造业贷款增长13.0%,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14.7%,绿色贷款增长13.7%,普惠贷款增长21.5%。
  • 农业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.63万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25.0%,绿色信贷余额超4.8万亿元,央行口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4.51万亿元,民营企业贷款余额6.24万亿元,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5.8%、14.4%。
  • 中国银行科技金融持续发力,共为8.35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1.71万亿元授信支持,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39.77%,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,贷款户数突破130万户。

专家观点:

  • 兴业研究宏观团队认为,银行业或将更多通过将信贷资源从低效领域转向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方式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:各展所长服务实体

半年报数据映射出中国银行业正在从“拼规模”转向“重质量”,这也是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的应有之义。作为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一,强大的金融机构除了需要自身具有强大竞争力之外,还应具有强大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。

各家银行的举措:

  • 工商银行: 将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,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、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、建设强大机构的领头雁、做专主责主业的标杆行发展定位,全面推进“五化”转型。
  • 农业银行: 做优服务“三农”主责主业,持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行机制改革,加力做好粮食安全、乡村产业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,全面助力城乡融合发展。
  • 邮储银行: 坚持以能力建设为基础、以创新变革为动力、以精细化管理为保障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加快发展,加快建设一流大型零售银行。
  • 建设银行: 锚定高质量发展,坚持系统观念,坚持稳中求进,不断提高内部治理效能,增强发展内生动力,着力提升资产质量、负债质量、收入质量、资本质效和成本质效,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。

未来展望:

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未来将继续朝着“重质量、强服务”的方向发展。各家银行将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,在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上持续发力,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
常见问题解答 (FAQ)

1. 为什么说中国银行业正在告别“规模情结”?

因为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已不再是银行业发展的唯一目标,高质量发展才是当前银行业发展的主旋律。

2. 中国银行业在信贷结构优化方面有哪些举措?

中国银行业正在加大对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的贷款力度,例如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绿色产业、普惠金融等,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3. 中国银行业如何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?

各家银行都在围绕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,即服务实体经济、防控金融风险、深化金融改革、扩大金融开放、加强金融监管,制定具体的举措,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4. 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?

未来,中国银行业将继续朝着“重质量、强服务”的方向发展,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,并在金融科技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等领域持续创新突破。

5. 为什么说强大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?

强大的金融机构不仅需要自身具备强大的竞争力,还应具有强大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,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。

6. 中国银行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有何意义?

中国银行业转型升级,将更加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,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。

结论:

中国银行业正处于从“拼规模”到“重质量”的转型过程中,各家银行正在积极调整发展战略,提升发展质效,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未来,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在服务实体经济、防控金融风险、深化金融改革、扩大金融开放、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,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,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